查看原文
其他

李熙玉: 2022年,如何构建新型韩中关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SICS Author 成中研


作者:李熙玉,成均中国研究所 所长
首发:成均中国研究所季刊《成均中国观察》第37期(2022年1月15日出版)
转自:成均中国研究所公众号



自1910年韩日强制合并以来,韩中两国时隔8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对两国来说意义不凡。韩中两国建交时,冷战后的国际秩序和韩半岛都动荡不安。韩国通过民主化运动和直选制改宪打开启了“87体制”,卢泰愚政府希望从北方外交(Nordpolitik)中寻找到外交出路。为此,继韩国与苏联建立邦交后,1991年南北同时加入联合国后,韩国又与苏联建立了邦交。但如果韩国不与北韩以及坚持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建交、不与台湾断交,实际上就无法实现北方政策。


当时中国也在改革开放空间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试图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复交和建交,突破西方的包围网,建立桥头堡。在转变这种认识的过程中,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从1992年1月开始通过南巡谈话解放社会主义思想,1992年10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14次大会上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党章。中国当时特别关注韩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以1983年民航客机事件、1985年鱼雷艇事件的交涉过程、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契机,中国加强了对韩国的接触。实际上,韩中建交谈判过程中,两国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了共识,因此两国之间并没有大的政治障碍,可以进行对等的谈判。


韩中建交对当时的东亚和韩半岛局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最重要的是中朝关系大幅疏远。1993年北韩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后开始的朝核危机也与此不无关系。另外,随着韩国与台湾断交,旧金山体制建立的国际反共联盟也部分解体。此后,韩中关系因韩国部署萨德(THAAD)发生矛盾之前,虽然出现大蒜风波、历史矛盾等,但仍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了问题,经济交流和民间交流也大幅增加。从整体上看,可以说韩中关系是1992年前后与中国建交或复交的双边关系中,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有进步的典范。韩中关系成为两国新政府上台时提升外交关系的重要双边关系之一。正是因为这样的成果,人们经常使用“一衣带水”来形容韩中关系。


韩中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发展

  

韩中建交的成果在经济关系上尤为突出。2020年末,两国的贸易规模为2415亿美元,比建交时的64亿美元增加了37.7倍,韩国对华贸易比重从1992年的4.0%增加到2020年末的24.6%。这与同期对美贸易比重从23.0%减少到13.4%,形成鲜明对比。截至2020年末,韩国对华贸易规模高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和20.7%,2010年韩国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0%,2020年末保持在8.4%。


韩国对华投资规模累计金额为957亿美元(申报金额为准)。韩国对华投资占全部海外投资的12.5%,新法人数占33.7%。另外,中国对韩投资规模也保持稳定,2020年末累计金额达167亿美元,申报件数增至12421件。这种成果日积月累,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国和最大的进口国,韩国也成为中国的第5大出口国,第3大进口国,海外投资排在第5位。


虽然韩中经济关系比起互补性,竞争性逐渐增大,而且由于萨德和新冠肺炎等因素,交易和投资规模暂时减少,但以半导体和电池产业为中心的大规模投资仍持续进行。实际上,此前韩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韩中贸易和投资,2025年左右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中国作为最终消费市场仍然是重要的存在。尤其是2015年12月20日韩中FTA正式生效,从2016年开始商品领域的关税下调,截至2020年末,两国为在服务、投资、金融领域扩大市场互相开放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协商。


资料出处:《韩国贸易协会》


在政治上,截至2021年10月末,两国共举行了46次正式首脑会谈,包括核安全峰会、APEC、G-20、韩中日首脑会谈等多种多边会议等,若包括38次首脑级交流在内,共举行了84次会谈。这样的首脑会谈是预防沟通不畅带来的危险、在大框架下实现两国战略协议的重要动力,也为危机管理机制制度化做出了贡献。为了实施和支持这一计划,两国建交后共举行了约130多次外长会谈和高层交流。中韩两国目前已经开展了包括韩国国家安保室长与中国负责外交的国务委员之间的沟通机制、外交副部长级战略对话、人文交流促进委员会、韩中经济共同委员会、海域划界谈判等1轨、1.5轨对话。国会和政党方面也有韩中议员外交协议会、韩中议会定期交流机制等,政党层面的智库交流也非常活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军事领域曾是两国关系发展绊脚石,目前也开展了军队高层人士交流,以及政策、研究、军事教育交流。从2014年开始,根据韩国军队的提议,开始了中国军人遗骸送还工作,截至2021年9月,韩国共向中国送还829具遗骸,为韩中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社会文化领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人员交流。1992年建交时,两国人员往来只有13万人,但到了2019年末,两国开启了人员交流1000万人时代,韩方的73条航线和中方的71条航线每周各有500班次以上,共1000次以上航班往来于两国之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人的访韩规模超过了韩国人的访华规模,出现了人员交流的平衡。在中国长期居住的韩国人约达50万人,在北京、上海、青岛等主要城市出现了“韩国城”。今后青年一代将成为韩中两国的桥梁,尤其是两国的留学生。2019年末,在华韩国留学生和韩中国留学生分别为7万多名和5万多名。韩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人数在世界上最多。虽然两国因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萨德部署,导致双边关系僵化,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打击,但如果两国关系恢复,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将从过去的廉价团体旅游模式转型为个人游客、主题旅游模式,从而出现新的人际交流。


另一方面,韩流文化产品得到了中国人的喜爱。K-POP演出和电视剧吸引了中国粉丝,多种合作电影企划和制作等也积极展开。2014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播出之后,中国国内掀起了韩剧热潮。但在韩国决定部署萨德之后,“限韩令”禁止韩国团体在中国国内演出、禁止新增对韩国演艺企划公司的投资、禁止1万名以上观众的韩国偶像演出、禁止签订韩国电视剧及综艺合作项目,还禁止了韩国艺人出演的电视剧在中国国内播出等。但2021年12月韩国电影《哦!文姬》在中国上映,韩国游戏也被允许在中国销售。这是以建交30周年为契机,韩中之间恢复文化交流的积极信号。韩中两国已经宣布2021-2022年为韩中文化交流年,目前共有160项活动正在进行中。


为了从制度上支持这种人员、物质交流,韩国在北京、上海、沈阳、青岛、广州、成都、西安、武汉、香港等地设立了总领事馆,并在大连设立了领事事务所。中国除了在首尔、釜山、光州设立了领事馆,还在济州增设了领事馆。


新型韩中关系的发展

 

中日两国在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的1972年建交,到了2022年将迎来建交50周年。如果将中日关系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前半期两国在寻求相互理解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但后半期随着相互了解出现了“邻居综合症”,两国之间矛盾频发。韩中关系也即将迎来30周年,虽然两国仍存在各种矛盾,但依然保持着比较健实的关系,只是今后新的挑战因素将进一步增大。因此,为了新型韩中关系的持续发展,需要几个准则。


第一,共进。韩中两国要一起走才能走得更远,为了走得更远,必须一起走。第二,智慧。这是打破旧观念、超越旧思维的勇气和能力。也就是超越韩国社会广泛传播的对韩中关系的先验认识和将所有问题都只还原为韩美同盟的固有观念。第三,三赢(Triple wins)。韩中关系应超越双边的共赢战略,对地区国际问题做出贡献。第四,综合思考。韩半岛在地缘政治上属于边缘地带(Rimland),地缘经济上也是通过北韩与世界连接的战略要地。因此,在提高韩半岛战略价值的同时,还应缓和中美战略竞争。


为此,在迎来韩中建交三十而立之际,需要温故知新和法古创新的智慧来探讨韩中关系的成果与局限性。韩中公共外交的目标是赢得两国民心(hearts and mind),“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是最有效的方法。为此,两国的公共外交应该是能够让民众切身感受到的、双向沟通的、可持续的,并应该向青年和未来一代开放。建交30年来,韩中关系是承认差异、寻找共同点的求同存异的过程,而未来30年应以和而不同精神发展。孔子之所以对“同”的追求保持警戒,是因为反对强迫和压迫。从这一点来看,追求和谐、尊重差异仍然是韩中建交的重要价值。


李熙玉所长  图源人民网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热点分析


 李旻:俄罗斯对华民意总体友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奥园秀树:韩国政治与第20届总统选举

 菊池誉名:从日本举办奥运会经验探讨中日韩三国合作的可能性

 易剑东: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东北亚国际关系促进 薛原:北京冬奥会 新起点与新作为 专访澳大利亚前外交官莫里斯:中澳关系今年有机会得到改善吗 王毅:“引领时代之变的一年”

 王俊生:朝鲜半岛“终战宣言”与中国角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